
塔确切建筑年代不详。明修《高陵县志》记载:“三阳寺(昭慧院)唐大中年间创制,然有塔则非近代物矣。”现据其构造及其它方面的资料佐证,当属唐中期建筑。
高陵塔(昭慧塔),1956年,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1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九万元对塔进行保护维修。1982年,由县文管会对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,塔角檐恢复安装了108个风铃。2006年该塔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公布的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高陵塔条取其古意名为“昭慧塔”。
现存一九八二年在重修古塔时,从地宫中发现北魏造像碑座一个。碑座周围有线刻佛像及菩萨像。另存一通明正德十六年(1521)重修昭慧院碑。

就在这座塔向北30米处,就是历史上人称“三绝碑”的李晟碑和碑亭。李晟(字良器,727-793)-唐朝名将 绰号“万人敌” 中唐顶梁柱。为什么叫三绝呢?李晟声震中外,中唐名将,此一绝也;当时宰相裴度亲自撰写碑文,此二绝也;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自书丹(以便让工匠刻在碑上),此三绝也。所以后来金石学者都把这个碑称为“三绝碑”。
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,宽五尺八寸二分,三十四行,行六十一字。裴度撰,柳公权正书,并篆额。此碑明代已多漫漶,近拓石花满布。清孙承泽《庚子消夏记》云:“字虽剥落,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,尚可扪而得之也。”与《金刚经》相比,加强了斩钉截铁、棱角分明、点画爽利森挺、挺拔不群之概。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,局促。
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原位于西安城东北高陵县榆楚乡马北村东渭桥北李晟墓西北200米处。李晟为唐德宗时期大将,朱泚作乱,李晟率兵平叛,在东渭桥畔与朱泚激获胜,收复了京城。碑由裴度撰文,柳公权书丹,俗称三绝碑。自唐迄今,渭水北移4公里,为防止碑没入渭水,迁碑至高陵县文化馆。为了加强保护,现移至高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。

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。不能转载到其它网站、论坛、公众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