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灰堆坡遗址位于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南田野里。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。距今约6000年。 灰堆坡遗址东西长约500米,南北宽约300米。遗址内分布有灰层、灰坑,居住面和墓葬,文化层极其深厚,高达5米左右。近些年来,群众在农耕时不时发现大量的尸骨残骸和各种造型的器物。它们分别为泥质红陶、泥质黑陶、夹沙红陶等,器物造型以钵、罐、葫芦瓶为主,纹饰以绳纹、彩绘纹和附加堆纹居多。 还有传说灰堆坡乃是秦始皇当年”焚书坑儒“的焚书之地。

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高陵县灰堆坡村发掘清理了一座明代隐士墓葬。 该墓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夫妇合葬墓,地下“府邸”精美,墓志内容丰富,为研究西安地区明代的丧葬习俗与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与高陵县文化馆联合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。该墓坐北朝南,全墓由墓道 、庭院和两个并列石室组成。墓道为长方形竖穴状。庭院为平面略呈长方形,两侧有砖砌院墙,条砖铺地。庭院中有仿木结构的石材建筑,其顶部为一面坡屋顶,之下为二层斗拱。门额及中门立柱有双凤朝阳、莲荷延年、驾鹤升仙等雕刻。门楣之两侧立柱之上为楹联,门楣之上为“兰堂潜彩”“荆坞韬霞”,右侧立柱之上为“水星抟武曲”,左侧立柱之上为“天马启文明”。
该墓中,并列的两处墓室之内各置一棺一椁,椁板已朽,其中右侧墓室内棺头饰贴金彩绘图案,内容为夫妇对立,四周为祥云、团花图案。
该墓出土的两合墓志较为翔实地记录了墓主夫妇的生平,男主人姓刘,名复业,号乾峰居士,是位学识渊博的隐士,卒于明万历四十五年。夫人李氏,出身于名门,卒于天启五年。

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。不能转载到其它网站、论坛、公众号等。